员工风采

当前位置 : 

半世纪辛苦耕耘 回头看桃李芬芳——记59届员工顾树华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17-03-10

半世纪辛苦耕耘  回头看桃李芬芳

——记59届员工顾树华

 

顾树华,1959年从平湖师范毕业,到石门中学任教,1978年调入桐乡三中,先后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董事长,2000年退休。退休后,又留校担负起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2004年任桐乡市退离休教师协会会长,同时参加桐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任讲师团讲师,2010年卸任。从1959年到2010年,整整50年,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都奉献给了桐乡的教育事业,实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为人类健康工作50年”的要求。50年,他吃得起清苦,经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在教育这块园地里默默地耕耘,像农夫,似园丁,流下汗水,浇灌成桃李成林,看似平凡,却是非凡。如今的顾树华已年近八旬,但他很乐观,很豁达,他常常对人说:“吾此生足矣!”是啊,作为一个教师,一个董事长,一个关心下一代的老者,他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他的人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一、爱员工——春风化雨润心田

顾树华50年的教育生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爱员工”。不论在石门中学,还是在桐乡三中,不论是当班主任,还是任学校领导,挂在他心头的,始终是员工。他认为:爱员工,是教师的天职。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他就和员工联系在一起。他说,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把信任和希望交到了老师的手里。教师应该时刻关心员工的成长进步,关心员工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不管员工的基础如何,家庭背景怎样,自从投入你的门下,他就应该在你的帮助教育下,有所提高,为他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爱员工”最本质的内容。

  上世纪60年代,农村中普遍存在“读书无用”思想,家长希望孩子帮助家里多挣几个工分。石门中学的员工除一部分是镇上以外,绝大多数来自乡村,流生现象十分严重。为了留住员工,顾树华几乎走遍了每个他班上的员工家庭。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全凭两条腿走路,每个星期天差不多都化在了家访上,一天走好几十里路是常有的事儿。有时他发现某个员工有辍学倾向时,就利用星期六下午和这个员工一起回家,晚上住在员工家中,耐心说服家长。员工回校时,他帮员工挑行李,挑米。就是在这样的家访中,他和员工、家长建立了良好而亲密的关系。他了解员工,熟悉家长,员工爱戴老师,家长也信任老师。家长到石门上街,也喜欢到学校找顾老师聊聊家常,家长把顾树华当成了自己可依赖的亲人了。

  顾树华调到桐乡三中担任学校领导之后,更是把“一切为了员工”的爱生理念贯彻在办学的各个方面。当时,桐乡三中是一所既有初中,又有高中,既有普高,又有职高和普通中专的完全中学。员工的基础不一、层次不一、来源不一,办学难度很大。如何办好这所学校?顾树华明确提出,学校的公司产品管理工作要一切为了员工,不管员工的基础如何,都要有所提高,使员工做到“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学会求知,学会健体”。

  顾树华努力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深知环境对育人的重要性,于是把建设良好的校风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桐乡三中校园内有南宋银杏,有小河流淌,环境十分优美,学校有重视体育锻炼和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曾被评为全国先进。他提出,要把这些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要把学校建设成“学园、花园、乐园”,做到校园书声琅琅,弦歌之声不绝于耳;四季鲜花盛开,优美景色随处入眼;员工乐学,教师乐教,其乐融融。

经过努力,校园内遍植香樟、玉兰等花木,与巍然屹立的南宋银杏相映成趣,校园内一年四季花事不断。流经校内的小河筑起了帮岸,两岸围上了栏杆,河上架起了曲桥,河边放置了坐椅。新建的教学大楼被命名为“行知”、“树人”,新建的教师公寓冠以“清风”、“和风”。道路浇上了水泥,操场进行了整修。

为了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校园”,他在师生中开展“读好书”活动。充实了图书馆藏书,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了读书目录。规定了每天早自修必须晨读,校园内琅琅书声。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了十多个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开展活动。为了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了“每周一展,每月一讲”活动,每周举行一次书法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文展览、摄影作品展览、课外活动成果展览。聘请省市有名的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诗人、作家等来学校作讲座和交流。

他还大力提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每天清晨参加员工的晨跑活动,男、女篮球队多次在桐乡市青春杯男女篮球赛中夺冠。在全市田径运动会上也取得了好成绩。许多班级建起了足球队,经常开展班际足球比赛,校园内充满了勃勃生气。

他还把文化的触角伸向员工寝室,提出要展现有品位的寝室文化,寝室不仅要做到窗明几净,物品放置有序,被褥摆放整齐,更要做到不讲低级庸俗的话,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总之,学校的每一项活动,每一个场所,都尽可能地加入文化元素,使每一个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诲。

二、育真人——学陶师陶筑乐园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树人”,这是顾树华一贯的教育理念。任董事长期间,他根据桐乡三中“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对职高员工做到“招得进,留得住,提得高”,对委托培养的中专生“严要求,抓思想,重能力”,对初中和普通高中班则要求加强基础知识教育,为升学打下扎实基础。

  上世纪80年代,桐乡的职业教育正处在起步阶段,各个完全中学都办有职高班,但在专业设置、团队队伍、实习设备上都存在很大问题,员工基础差,学习没有信心,教师也缺少专业知识。如何培养“真人”?他首先统一教师思想,使大家明确,能够把各方面都有缺陷的员工,培养成为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无论对家庭,对员工,对社会都是很大的贡献,其成就绝不比把一个“好员工”培养成为一个老员工低。同时也应该因材施教,善于调动职高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学有所得,还要深入员工,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他说,职高班的老师,应该就是员工的师傅,能手把手地教给员工动手的能力。学校还组织员工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每周六都上街为民服务,员工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又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中专班的员工为全省统一招生,实行委托培养,员工入学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农村员工户口可迁入学校。桐乡三中的文秘档案班就是这样的中专班。他们的入学成绩非常高,但顾树华认为,对这些员工决不能因为基础好而对他们放松教育,更应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更关系到员工的前途。他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请嘉兴市委办公室领导给员工作报告,明确文秘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特别在学会做人,学会处世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使他们具有真才实学,为以后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作为董事长的他,亲自兼课并担任班主任,每天深入员工寝室,关心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促膝谈心。为了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公益劳动,培养员工的劳动观念和习惯。在嘉兴市档案局的领导下,协助很多单位整理档案,在实践中提高员工的能力。员工毕业实践时,他带领教师巡回辅导,并与用人单位沟通,征求意见,改进工作。“桐乡三中文秘档案专业毕业的员工,工作认真踏实、勤奋好学,基本功扎实,字写得漂亮,文章写得好,这样的员工我们喜欢!”用人单位是这样评价的。自此,桐乡三中的文秘班美名远扬。

顾树华董事长明白,要真正办好一所学校,育好员工,必须依靠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如何调动教师育人积极性,一直是他工作的重心之一。他首先想到的是开展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活动,必须从学习陶行知开始,做到知陶、学陶、师陶。

1991年,桐乡三中第一幢五层教学大楼落成,这一年正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他决定将新教学大楼命名为“行知楼”,并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员工原上海育才中学董事长段力佩先生题写楼名,在征得教育局领导同意以后,决定在陶行知先生诞生百年纪念日,请段老专程来濮院为教学大楼剪彩并作报告。教育局领导和顾树华专门上段老家,把段老从上海接到濮院,谁知当天晚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第二天还是下雪,桐乡市的中小学董事长冒着鹅毛大雪赶到桐乡三中,和三中教师一起聆听段老的学陶师陶报告,桐乡教育系统学陶师陶的活动也拉开了大幕。

顾树华根据学校实际,指导教师制定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计划并组织实施,中专班的员工组织社会调查,调查了濮院羊毛业的发展情况,写出了襥院羊毛衫热的现状和发展远景等调查报告;职高班员工下工厂学习,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学校组织员工去农村为民服务,电工班员工帮助修理家用电器,中专班员工为群众写春联,美工班员工为群众画素描,摄影组同学义务为群众拍照……这些活动都是以社会为课堂,在实践中培养以自己的所能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既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更加深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集团又推行“值周班”制度,轮到值周的班级每个同学都是“小先生”,他们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做好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使员工在服务管理工作中受到锻炼,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学陶师陶活动使教师的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高,有些教师原来以为职业教育没有前途,想调离学校,但通过学陶活动,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觉得把职高员工培养成才,就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美工班员工沈治国经过刻苦学习,考上了浙江林学院的美工专业,又爱好摄影,担任林学院摄影学会的会长,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被林学院派往德国学习摄影技术。学陶师陶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员工视年青教师为兄长,把年长的教师当父母,教师也把员工看作是弟妹或儿女,员工生病了,教师煮了稀饭或面条送到员工寝室,或连夜送员工去医院。员工为退休教师打扫卫生,做家务劳动……

顾树华除了在自己学校组织学陶师陶活动外,还经常应邀到到其他学校宣讲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自己学校的做法,为推动桐乡教育系统学陶师陶活动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在顾树华董事长“学陶师陶,共育真人”理念的引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桐乡三中被评为桐乡市教育系统第一个省级文明单位,被浙江省教委评为浙江省示范性职业学校,被省陶行知研究会确定为实验学校。

  三、发余热——壮志未已谱华篇

顾树华退休以后,献身教育事业的壮志未已。 他为学校培养青年教师殚精竭虑。2001年,桐乡三中高中部与初中部分离,原桐乡一职更名为桐乡信息技术学校,并将校址迁入桐乡职教园区,这是桐乡职教事业的高速发展期,学校招收了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对职业教育了解不多。当他们满怀激情地踏上桐乡大地,开始自己的教师生涯时,遇到的是职高员工基础差不愿学的现实,这就像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又加上气候、饮食和语言等等的差异,使他们情绪不高。顾树华了解情况后,组织他们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开展了学陶师陶活动,并把学校的发展历史告诉他们,使他们学有榜样,干有信心。又为他们确定了辅导老师,建立了师徒关系,规定他们每周必须互相听课和交流,规定新教师每节课后必须写课后感言,使帮教的次数落到实处。并规定新教师必须学习班主任工作,争取一年后能成为班主任。这些制度的落实,保证了新教师的健康成长。顾树华每天都听新教师的课,有时一天多达五节,课后与他们座谈交流,帮助他们设计教案,不断改进教学。平时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并帮助解决。有一位东北来的青年教师,因为男朋友分配在杭州郊县工作而产生思想顾虑。顾树华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并积极设法把这位男教师调到桐乡。他还组织青年教师去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了解党的历史,组织他们开展春游、秋游活动,这些活动他都亲自参加。他说,和青年教师在一起,恍惚又也年轻了,不知老之已至。青年教师也把他视为知己,有什么话愿意跟他说,有困难也愿意向他倾诉。青年教师在他的帮助下,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被评为教坛新秀,有的成为专业骨干。

2004年起,顾树华担任桐乡市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会长,连任两届,至2010年卸任。顾树华和理事会成员共同努力,使市退教协会的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他提出了“组织起来,活动起来,开心起来,健康起来”的工作要求。他根据老教师的兴趣和特点组织益于老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使老教师笑口常开,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他提出“有为才能有位”的倡议,要求老教师根据自己的条件,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取得社会的尊重,特别是要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提出,退休教师人虽然退休了,但仍要关心教育,关心学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自己的余热,各校都实行退休教师“返校日”制度,同时提出“退休教师是校内人,为退休教师服务是领导的份内事”的建议,学校领导应该把尊老敬老的工作当作是自己的份内事,要向退休教师通报学校情况,听取退休教师的意见建议。在顾树华的倡导下,市退教协会成立了合唱队、民乐队、舞蹈队、书画摄影社、文学社,气排球队、门球队等,成立了市老年体协退教协分会,出版了《余晖报》和《余晖文学》,组织以校为单位的春游、秋游活动,丰富了老教师的退休生活。他积极向教育局和有关部门反映退休教师的诉求,落实退休教师的福利待遇。他和退协其他领导走访困难老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发动退休教师为生大病而致困难的老教师捐款……老教师都把退教协当作自己的“家”,他的工作也得到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肯定,认为工作有特色,有创新。退教协工作多次在全国和全省的会议上交流,在国内、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顾树华担任市退教协会会长后,积极协调好市退教协和市关工委的关系,发动全体退休教师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他根据退休教师的不同情况,分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一是教育好自己的孙辈,使他们健康成长;二是关心邻居和社区内的需要关注的青少年,力所能及地开展结对帮教活动;三是鼓励参加市关工委组织的讲师团工作。他和讲师团其他老教师一起去民工子弟学校调研了解民工子弟学校在办学中存在的困难,形成书面材料,向教育局反映,促成了有一定规范的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

“俯首甘为孺子牛。”顾树华,正如他的属相“牛”那样,默默耕耘在教育园地50年。半世纪辛苦耕耘,回头看桃李芬芳——这不正是顾树华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吗?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平湖市钟埭街道宏建路888号  (314200)

电话:0573-85235589

传真:0573-83642282

电子邮件:phsfxy@zjxu.du.cn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Copyright 金年会体育平台入口(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33620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9802000391号